在宁南县松新镇马桑坪村,有位邻里交口称赞的好儿媳、好媳妇、好母亲,因为丈夫和婆婆都是残疾人,结婚30多年来,她用瘦弱的身躯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即使身体劳累、精神疲惫也从未退缩半分,她就是今年已55岁的董子吉莫.
1989年,21岁的董子吉莫经亲戚介绍,与自己的丈夫米色俄曲相识。第一次见面时,丈夫便将自己残缺的右手举到董子吉莫面前,坦白自己从小身患残疾,不能干重活,组建家庭后女方会很辛苦。董子吉莫诧异的同时暗暗赞赏他的坦率,互生好感的两人很快走入婚姻的殿堂。婚后,没有父母又远嫁的董子吉莫将这个家庭视作全部,尽心尽力去守护.
1993年,婆婆的突然失明,又给董子吉莫一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口齿不清、手脚无力、意识模糊等症状也接踵而来,辗转多个医院治疗无果后,董子吉莫和丈夫决定将母亲带回家照顾。瘫痪后的婆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澡排便都需要别人帮助,丈夫又从小患有残疾,不能干重活、累活,于是维持日常生计和照顾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董子吉莫一个孕妇身上。宁南县松新镇马桑坪村村民董子吉莫说:“我嫁到这儿来了就两年,我婆婆就病了,病了一年多两年她就起不来了,我就想我婆婆是我妈妈一样,我必须要照顾他。”
为了支撑这个家,为了挑起照顾家人的重任,董子吉莫想方设法去挣钱,养蚕、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禽……只要有了收入,这个家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当时我娃娃一个是背的,一个是抱的。我老公他右手是完全动不起的,所以什么活路都是我自己干的,我最多的时候背150多斤,犁地我都犁过的,我一个人种了20多亩土地。”
生活再艰苦,董子吉莫也没有想过离开,她坚信,通过努力生活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董子吉嫫的勤劳也收获了希望和美好,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她的家庭条件也日益改善。她说:“再苦再累我都没有想过离开,现在政策也是这么好,国家一直都帮助我家,支持我家,现在孩子出来我就轻松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丈夫虽然身患残疾,但也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妻子打理家事,妻子太忙没时间照顾婆婆,他就负责给母亲喂饭喂水、聊天谈心;妻子去地里干农活,他就在旁边整理收割下来的庄稼;妻子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他就负责打扫家里。董子吉莫和丈夫结婚34年,一直牵手并进,相敬如宾,没有海誓山盟的誓言,只有相濡以沫的每一天,“这是我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媳妇,有了她,才有这个家。”丈夫米色俄曲笑着说道。
三十多年的婚姻中,董子吉莫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用实际行动传递出孝老爱亲的社会正能量,成为街坊邻里人人夸奖的好儿媳,她也被评为2023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宁南县松新镇妇联主席阿苏伍各说:“她的这种照顾老人,真的是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去推崇,去尊敬的,而且她教育子女也是很成功,现在她的女儿的都已经考取教师在工作了,儿子也在读大三,马上的话他还要准备考研。董子吉莫的这种感人事迹在我们整个镇都已经引起了一种很好的带领作用,是我们的一个榜样的力量,所谓是凡人善举榜样力量,所以现在在我们整个镇上都已经引起了一个孝老爱亲这样一个风尚。”
从花季少女到年过半百,她任劳任怨,不离不弃,用质朴的行动践行着亲情的承诺和责任,用三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既是儿媳、又是“女儿”的孝老爱亲。董子吉莫说,照顾婆婆是她的责任和义务,她从中体会到了真正的亲情和温暖。尽管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和艰辛,但她会一直照顾好婆婆,照顾好这个家。董子吉莫说:“30多年我照顾我的婆婆,我一点都不后悔,我婆婆今年93了,到100岁我也一直会照顾她,她是我婆婆,像我妈妈一样,照顾是应该的。”
记者:杨秀 江铜